您现在的位置: 阿斯顿马丁 > 阿斯顿马丁车展 > 正文 > 正文

北大毕业去当网红,李雪琴浪费了宝贵的教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3 16:38:23

我知道,好学校的群体成就普遍高——但是,做为家长,我更关心个体。群体成就再好,个体不好也是白搭。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先考上名校再说——但是,二十年后,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是今天的李雪琴。

自从脱口秀大会以来,李雪琴一直在折腾,也一直在挨骂。骂她的人,说她辜负了多年辛苦的学习,辜负了北大的名声,辜负了去国外留学的机会……浪费了青春年华,浪费了家庭付出,浪费了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全国每年才有几个人能够上北大,你上了北大之后,却去当网红,只会在那里瞎逼逼,你对得起自己吗?你对得起学校吗?你对得起父母吗?你对得起国家吗?骂李雪琴的人,好像没有上过北大——反正,我还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号称是李雪琴的北大同学,站出来骂她的。或许,只有同为名校中人,才会知晓其中的甘苦。一、考上名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李雪琴就是典型的学霸。总是考第一,但凡考了次第二,都会哭完才回家。一路重点学校,最后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广告。这看起来一帆风顺,前途光明的道路,其实并非外人想象的那么风光、荣耀。李雪琴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的压力让李雪琴的性格变得自闭,不愿与人交往,在大四的时候患上了抑郁症,曾多次在大街上抱头痛哭,甚至想到过自杀。后来在同学和医生的帮助下渐渐有所好转。李雪琴并不是个案,她说:“北大一到期末看抑郁症的人可多了。我到北医六院看病,医院,我们学校的学生去那儿可以打折,一折”。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说: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据年的博雅数据库,清华大学的退(休)学率为7.6%,北京大学的退(休)学率为4.%。这是基于两校年本科生人数和年本科生毕业人数的相差得出的统计结果,期间约有三百多名学生无法完成学业。还有一个数据,中国台湾的大学生休退学人数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九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大学生,就有一人休退学,原因大多都是“志趣不合”。考上名校,是一个路径,而不是一个目的。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天赋,主动考上名校,和仅仅是为了追求名气而考上的名校,其本质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在考上的时候,还不那么明显,一旦进入到学习环节,就会表现得很突出。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考虑自己的特点,只是一味追求名校,那么,就算考进了名校,也很有可能是厌恶学习的30.4%,认为人生没有意义的那40.4%。如果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员,那么,考入名校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二、名校毕业,就可以畅通无阻了吗?看起来,出国、去大型国企、民企、外企,进 府、研究机构、留校……无论在学校里学得好不好,只要从名校毕业,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都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出路。可是,我们不妨进行灵*三问:这是真的吗?总是真的吗?有没有例外呢?我认识一些名校毕业生,跟我说,他们的选择看起来很多、很好,但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那么好。最大的特点,就是名校已经把他们抬得很高了,放不下来。等于是把他们给“架起来”了——这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还真不好说。其一,继续深造。如果是清华北大这些名校,你要只是读到本科毕业,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好像要读到博士才是标配,然而是不是每个人都想读到博士,都有必要读到博士呢?其二,出国留学。名校生出国很容易,容易到你如果不出国就是不正常。很多学生一入学就开始为出国做准备,那些不想出国留在国内的反而会被别人认为不够上进,不够有目标。可是,真的都要出国吗,出国适合每个人吗?其三, 府名企。工作的话,和名校匹配的,也应该是大型的、正统的、高端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机构往往很庞大、很成熟,年轻人要想在里面出人头地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创新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去一家刚刚发展的中小企业,或者 府的基层单位,大家往往都会觉得不值得。其四,只许成功。名校毕业,起点高企,如果做事情失败的话,大家都会感觉很诧异。比如名校的创业者,似乎一开始就自带光环,但是,创业失败的机率是很大的。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说,你看名校毕业的,也不过如此。社会舆论对名校毕业生的宽容度,其实是很低的。其五,只能呆在大城市。如果是名校毕业,就不能在小地方生活,一定要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或者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这就导致了小地方遇到名校生,就像遇到珍稀动物一样,大家会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你。所以啊,名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被“名校”这个称号给束缚住,不敢去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不敢去不同的地方探索自己的价值。就像李雪琴,北大毕业之后,选择了去纽约留学。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她自己却觉得学不到什么。回来后,她居然没有进 府,没有进名企,而是去做一个网红——而且,还呆在东北的铁岭。这几乎违背了所有名校毕业生应该走的道路。但是,我们都是站在无关李雪琴的位置,去看待这件事的。如果你是李雪琴,你就不会那么想;如果你是李雪琴的亲妈,你也不会那么想。因为,李雪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北大的一个毕业生”。如果为了维护北大的名誉,她去做了自己不情愿的事情,那么,她人生以后的痛苦,谁来为她负责呢?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如果你是李雪琴,你是李雪琴的亲妈,你会选哪一个呢?三、个人成就和学校排名没有太大关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一份报告指出,毕业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有限,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孩子怎么“读”一所学校。适合比排名更重要:A“Fit”overRankings。美国斯坦福教育研究所从年起,访谈超过10万名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和家长。结果发现,学生与家长都极重视的4件事:学生的在校学习、身心健康、找到满意的工作、未来的收入,竟然与学生念什么学校的关联很薄弱。影响比较大的,反而是学生个人的因素。研究指出,父母和孩子选学校时,不要陷入名校迷思,而是要花更多时间了解,寻找适合孩子的学校,才能奠定孩子成功的求学生涯与人生。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用对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就可以造就很好的个人成就——无论是不是在名校学习,结果都一样。李雪琴说:我的才华,和北大没什么关系!北大毕业的,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废物?这些话听起来有些负气,但揭示了个体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我们失去自我,去赢得教育目标的胜利;还是把教育当作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李雪琴不是第一个被骂对不起名校的毕业生。之前,有著名的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后来,也有入职街道办的清华北大毕业生,还有送外卖的北大硕士。我很希望李雪琴能够成为一个节点。之前,北大卖猪肉没有成为节点,是因为“卖猪肉”的群体,没有被更大范围的人接受。今天,李雪琴当网红有可能成为一个节点,是因为“网红”这个群体,不仅有李雪琴,还有吴晓波,罗永浩,董明珠,罗振宇,PAPI酱,薛兆丰,罗翔,以及几乎所有的一线明星,甚至,很多官员都在当网红。当网红,不容易;当网红,不丢人。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节点呢?我认为,是名校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打破束缚自己枷锁的一个节点。过去,我们一直有一个执念,觉得只要是大学毕业生,就得坐办公室,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应该是拿笔杆子的,不能再去当泥腿子。考上北清,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就可以一世无忧了……是这样的吗?但是,我们其实一直没有搞清楚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去大学学习了更多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价值,并把自己的价值发挥的更大——这里面,“找到”是前提,“发挥”是其后。李雪琴会让很多人思考:上名牌大学,到底为什么?上了北大,然后去当网红,就真的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吗?事实并不是这样。我觉得,无论是新闻行业,或者教育行业,并不缺少一个心不甘情不愿为了谋生而工作的李雪琴;但是,以北大的学识和见解,网络上的智慧坦荡风趣幽默李雪琴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可以影响的更深。所以呢,李雪琴当网红,没有浪费教育资源;如果她迫于面子,去做不能释放自己价值的工作,才是浪费教育资源。我们接受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肯定是一个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谁看清楚了这个问题,谁的家庭就会受益,谁家的孩子就会受益。END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小丸子的爸爸。

编辑:晓理

如果你喜欢本文,你可能还会喜欢:

不说几句关于教育的真话,我憋得很难受

全世界先进的教育都已经换了赛场,我们还在旧的跑道上拼命!

和多个国家的老师聚会,我才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只有一种

教育的十大改变,正在悄悄发生……世界上有“快教育”吗?书单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asidunmadinga.com/asdmdcz/9035.html
冀ICP备2023016857号-1

Copyright © 2012-2020 阿斯顿马丁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