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血液于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3、小儿贫血的分度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新生儿
~
90~
60~90
60
儿童
90~
60~90
30~60
30
4、铁的摄入不足是导致婴儿缺铁的主要原因。
5、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
6、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程是:至血红蛋白正常后6~8周停药。
7、铁剂应用注意事项
铁剂应用
注意事项
在两餐之间服用
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以促进吸收
从小剂量开始
牛奶、茶、蛋类等应避免
防止过量中*
吸管或服药后漱口,防止牙齿被染黑
深部肌肉注射,抽药和给药用不同针头
8、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9、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及化学因素是:氯霉素。
10、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1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脑出血。
12、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依据是:骨髓象。
13、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
14、血友病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15、血友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
16、血友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性治疗。
17、血友病要防止外伤,预防出血,尽量采用口服用药,不用或少用肌注和静注。
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以40岁以下女性常见。
1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半数以上见于儿童,起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感染史,起病急骤,可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慢性型:女性患者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
20、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饮食以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
21、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腹痛、便血、皮疹、关节痛及血尿,多为自限性,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多发。
22、根据病变累及部位所出现的表现,过敏性紫癜可分为5型: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
23、过敏性紫癜5型中,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以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肾型是病情最严重且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种临床类型。
24、微血栓形成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和特异性病理变化。
25、感染性疾病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原因。
26、按发展过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为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3期。
2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